本报讯(记者 刘彤)“总体而言,我国现有卫星及规划对中国及全球碳源汇时空格局分析、评估能力相对薄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顾行发建议,构建碳源汇精细监测方法和技术体系,实现从碳中和到产业转型,再到生态保护全面发展。
顾行发提出,要稳步建设先进的碳卫星星座,提升全球及中国碳收支监测能力,并建立碳中和监测评价服务系统。“要融合我国碳卫星和其他遥感卫星数据,兼顾国际相关数据资源,发展全球及中国高精度、高时效的碳收支信息提取技术。基于国家空间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碳中和监测评价服务系统,对封山育林、水源涵养、退耕休牧、禁渔罢矿等重大生态政策、工程举措、能源结构转换等对碳收支的影响进行精准评价,助力实现碳足迹可衡量和可核实,辅助政府部门规划最优碳中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