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照宁
“‘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同桌放寒假’‘孩子成绩差,XX帮你找方法’……打开电视、手机,这种广告扑面而来。”全国政协委员李景虹最近被这些课外辅导机构推送的广告搞得有些焦虑。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课外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迅猛,一些不良的倾向也随之抬头。据报道,中国家庭子女的教育支出已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出之一,平均每年子女教育支出已占子女消费总支出的78.3%。教育的负担,已经成为影响适龄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现在教育商业化趋势愈发严重,不夸张地讲,现在给孩子上辅导课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而且不上还不行。”李景虹说。
“课内减负,课外增负。”李景虹坦言,课外辅导几乎占据了学生们的大部分校外时间,这些培训机构大多“以考代练,以练代教”,刷题、测试成为教学常态,学生被训练成了“答题机器”,造成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僵化。
同时,李景虹发现,课外培训机构宣传造势过头,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充斥着对课外培训的宣传诱导,营造着只要上了课外班,孩子的成绩就能迅速提高的幻象。“家长已经被教育机构裹挟着陷入了攀比上课外班的怪圈,长此以往,不要说孩子赢在起跑线,家长已经被累倒在起跑线了!”李景虹说。
为此,李景虹建议,引导课外培训机构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严格管理课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与教学模式,切断课外辅导与升学之间的功利联系,让辅导班不再“绑架”家长;同时,加强审查课外培训机构的广告投放,规范宣传形式,避免狂轰滥炸式的广告,引导家长理性选择课外培训。
此外,李景虹还提出,应引导公办和民办教育机构开设家长课堂,帮助家长掌握正确育儿理念,让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相辅相成,从源头上避免家长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不得不投向课外培训的窘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需要学校、教师及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从关注冷冰冰的分数转向关注以人为本的发展。”李景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