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烟台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超常规的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于变局中开新局。
本年度,烟台市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努力建成质效双优的制造业强市、富有特色的海洋经济大市、充满活力的宜业宜居宜游城市、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贡献更大烟台力量。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齐心协力战疫情、稳发展中展现干事创业新风貌。烟台市迅速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方案预案,下发防疫指南,做好应急物资准备,赢得抗疫主动权,积极落实“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严格管控重点关口和重点场所,有效阻止了疫情输入和扩散。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建立起严格的入境人员和冷链食品管控制度,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广大群众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迅速复工、加班加点保障物资需求,46名优秀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圆满完成援鄂任务。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全面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将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全部清零。自去年2月17日以来全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到3月上旬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外资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生产生活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构筑起了守护烟台的铜墙铁壁。
正确处理疫情防控与经济运行的关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烟台市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出台支持企业渡难关稳发展12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深入开展“进现场、解难题、促发展”专项工作,市级统筹发放7亿元应急纾困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千方百计稳就业,在全省率先开通“返岗直通车”,发放稳岗补贴和就业创业补贴。针对消费下滑形势,及时采取促消费措施,市县两级发放4000万元惠民消费券,带动直接消费3.5亿元。
重点项目集聚发展新动能
重点片区全面起势、“三重”工作不断突破、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烟台着力抓好“三重”工作,办成了一批事关烟台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积聚了新动能。去年,100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顺利实施,229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19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工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完成审批、开工建设。总投资168亿元的万华百万吨乙烯项目于11月开车成功,将实现高端聚烯烃产品产业化。通用东岳新一代别克运动型多功能车及变型车项目,正式进入生产阶段。此外,老岚水库项目正式获批并开工建设,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全面开工,潍烟高铁、莱荣高铁于10月份正式开工。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九大片区完成投资244.6亿元,朝阳主街、所城十字大街完成改造正式开街,芝罘湾广场、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主体封顶,幸福新城22个项目开工,临空经济区完成规划,高铁新区、夹河新城、牟平新城、金山湾等片区开发掀起新热潮,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提升。
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清理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行业,依法处置僵尸企业,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医药健康产业收入突破千亿元,荣昌、绿叶、石药等骨干企业蓬勃发展。东方航天港建设全面起势,圆满完成海上卫星发射保障任务,航天产业快速聚集。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国际技术交易大会等展会活动107场。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首批项目启动建造,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数量占全国八分之一。
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更足,活力更强。去年,烟台市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金融一体化合作全面展开。深入推进企业、园区、放管服和流程再造等15项改革攻坚,160个改革堵点全面打通。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迈出坚实步伐,泰和新材整体上市,成为继万华之后,全省第二家整体上市的国有公司。市管实体企业混合所有制比例和证券化率均突破70%。积极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全市新增上市企业4家,其中,荣昌生物成为2020年全球募资规模最大的首发上市生物医药企业,南山智尚成为全省首家创业板注册制上市企业,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51家,总市值突破8000亿元,居全省首位,上市后备企业达141家。
持续优化人才环境,出台新的人才政策,新增高层次人才7000多人,来烟“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人数实现倍增。积极开展“人才+金融”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发放无抵押无担保“人才贷”15笔,贷款总额6500万元。技能型人才不断增加,1人荣获“齐鲁大工匠”称号。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项目审批效能提升40%,企业办税效率提升50%,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9%,200多个事项实现无证明办理,综合信用指数列全国地级市第四位。
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感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持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去年,烟台市百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全市3.6万户、5.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新改扩建中小学50所,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首批研究生入学,驻烟高校实现新发展,职业教育迈出新步伐。
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完善,烟台山医院莱山新院投入使用,新建扩建村卫生室112处、医保服务站200个。社会保障范围持续扩大,城乡低保等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97种高价药纳入医保报销,新增养老床位3160张。以攻坚的姿态解决了322个居民小区、24万户群众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大力推进全市27个烂尾工程和中心城区28个长期未启动项目综合整治,目前已有17个烂尾工程项目重启建设,影响居民生活的突出问题正在加快解决。文化事业加快发展,“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城市品牌进一步叫响。群众性体育活动有声有色、蓬勃开展。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二。对全市37条河流干流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工作,完成252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100%。渤海环境治理攻坚战确定的36项重点任务已全部完成,烟台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渤海海域入海排污口专项整治试点城市,近海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