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犇向新征程·特别策划

数据大时代

——畅通信息流构建新格局

朱定真委员

王茜委员

屠光绍委员

文/本报记者 崔吕萍 摄影/本报记者 贾宁

核心阅读

★在数据大时代已然降临的背景下,数据能否有序畅流,已成为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数据大国,我们当之无愧;成为数字强国,任重道远。我们有先进的数据系统,数据很多,但基本上都是静态的。

★不同省市数据之间有“山”,不同行业数据之间有“墙”。所以,加强数字政府建设,首先数据要素要开放。

★开放共享对内很重要,在国际合作中也有紧迫性。当然,在国际上我们要保护好国家数字主权。

数字,是人类理性历史的见证者。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万物皆数”的哲学概念。2500多年后,数据从计算工具,提升到与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并列,成为生产要素的一种,甚至正日益成为最重要的一种。

2018年4月2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会上,800多位与会嘉宾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习近平总书记给峰会发来了贺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说,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向未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潮流下,在数据大时代已然降临的背景下,数据能否有序畅流,已成为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大而不强 流有梗阻

2020年年中,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危机大赢家将是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学习。

一句话,危机中育先机,数据中蕴生机。

中国,没有浪费这一次危机。前不久,浙江丽水市民可以在“浙里办”App上办理提取住房公积金了。用地方百姓的话说,“以前是想起来这件事就头疼。现在在手机上操作,和网购一样方便。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跑腿。”

原本就如火如荼的数字经济,在疫情防控期间释放出巨大活力,数字赋能“智”斗疫情的案例更不胜枚举:从离您最近的确诊病例,到离您最近的疫苗接种点;从健康保,到行程卡;从宅经济,到外卖平台火爆激发的灵活就业……

数字原来有温度,温暖人无数。

日本日经亚洲数据经济研究团队指出,2001年到2019年,中国跨境数据增长了7500倍,美国增长了219倍。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拥有最多跨境数据流动的国家。2019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占全球跨境数据流动的23%,美国占12%。

据测算,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将占全球20%。

当前,中国视频用户超过9亿,每天仅刷视频一项,人均耗时110分钟。

再来看看美国——2018年,美国人平均每天花费在数字媒体上6.3小时——除了谷歌、维基百科还有其他社交网络、在线课程、地图、短信、视频会议、音乐、智能手机应用等。

数据大国,我们当之无愧;成为数字强国,任重道远。

据中国信通院研究,我国2018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4.73万亿美元,美国在这方面的数据为12.34万亿美元。

全国两会前,本报组织的一个座谈会上,原本是应急管理现代化的题目,却讨论出一个意外的话题——应急管理数据能不能在国内跑通?

答案是,暂时还不能。

来自政府的代表说,我们有先进的数据系统,数据很多,但基本上都是静态的。

每天都在与地方应急管理实际工作打交道的企业代表宋巍,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数据得用,不能建完模型就放在那里。数据和机器一样,越用越好用,越不用,就是看不见的废铜烂铁。”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大数据要有大智慧

气象服务,管天;

地震预报,管地。

管天管地,目的是让数据能动,让百姓能用。

例如天气预报将有大雨,全城人都在等。结果,上午等了个寂寞,中午等了个传说,正以为预报不准,下午雨来了,城市交通管网告急。

“我们能够精准预测到雨几点到,从哪边来,持续多久。这种精准,很多年前我们就能做到。现在,我们更想告诉居民的是,‘大约几点您务必要从山区撤出’‘今天有90%能看到彩虹的概率,可以准备好相机’‘尽量取消机票吧,云层太厚航班很可能取消’……但因为缺少其他数据而无法作出更细化的预报。我们现在只能做服装界‘代言人’:提示您今天穿长袖,明天穿毛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无奈地调侃。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以最精细的城市政务服务,让百姓日常出行因大数据变得更简单,是数字社会的应有之意。

但事实是,不同省市数据之间有“山”,不同行业数据之间有“墙”。所以,加强数字政府建设,首先数据要素要开放。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 “跨省通办”。

“我建议,在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方面,在共享前面加上开放两字,因为从实际情况看,政务数据在所有数据中的占比不少,但开放还是很不够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说。

朱定真他们所需的社会行为数据,大多散落在政府部门和企业手里。要想拿到手,太难了。

即便大家想在一起做公益,谁也不愿意先破题。

连续两年,朱定真都会提一个公共数据共享的提案。今年是第3年,这个提案却断档了。

“我认为要以立法形式推动政府先拿出可以共享的脱敏数据,只有你先拿出来,企业才能跟着干。”在朱定真看来,这条路难走,但势在必行。

立法的前提是摸家底。依托现有省级大数据管理局或大数据中心等机构,全面开展政务数据资源普查盘点,分门别类。

问题又来了:即便立了法,就能用好大数据吗?

“如果只有大数据,没有模型分析、无法走到应用场景,大数据还是数字废铜烂铁,连回收的价值都没有。”朱定真这样说。

那么,谁又能真正理顺数据的“琴弦”?

朱定真说,应该是在没有大数据辅助下,仍能凭着经验,“闭眼”跑通行业犄角旮旯的资深工作者。他们甚至知道行业中最微弱的关联,如果有人以新技术手段“辅佐”他们,大数据才能等于大智慧。

谱系统一 琴瑟和鸣

很多人说,大数据应该是一盘棋,但如果没有统一的“游戏规则”,棋子由谁下?该往哪儿落?

这涉及数据共享顶层设计及高层级协调机制。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未来国际董事长王茜提出,应该完善规则,成立高层次协调机制,引导数据有序流动。

具体着力点,有四个。

第一,政府带头。加大政府数据资源开放,特别要加快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领域数据开放,并且在数据开发利用、价值实现过程中合理补偿数据产生、加工、开放等方面的成本,提高政府数据资源供给积极性。

第二,打通堵点。如数据确权、定价、收益分配以及政府数据授权开发、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数据要素市场监管等,这些堵点的解决必须设立相应规则。

第三,要素资产化。换句话说,要打造不同维度的数据交易体系。

第四,统计监测体系。也就是说,各地各部门围绕同一件事出的数据要准确统一,不能“打架”。

发展不能忘了安全。

全国两会召开前,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十九次主席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作了题为“做好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汇报。

周鸿祎认为,数据开放的同时,不能忘了安全。当前,大数据面临网络攻击、勒索攻击、数据污染攻击、数据内部泄露等一系列威胁。此外,大数据的流动共享开放,放大了网络攻击风险,高级别网络攻击也“虎视眈眈”。

他建议,要在国家、城市及各行各业建立体系化的防御能力,形成协同联防,整体提升大数据安全水平。

屠光绍沿着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也捋清了逻辑思路——

数据要素要变成有效资源、资产和生产力,就需要转化,否则要素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其核心是标准。但目前看,这些标准是不完善甚至是破碎的;

数据开放与共享密切相关。对政府来讲,这是重要的工作,不仅自己开放政务数据,还要引导各类主体去开放数据,促进数据共享;

数据分类分层需要确权,生产加工必须要有特定应用场景,数据资产化,在商业运用中最大的变量还是场景,应用得不对则数据无效;

数据流通和交易涉及账户和跨境问题;

数据治理,需要一整套规则制度对上述行为作出规范。

屠光绍认为,开放共享对内很重要,在国际合作中也有紧迫性。当然,在国际上我们要保护好国家数字主权。在这个前提下积极推动数字流动与共享。

当前,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规则制定方面仍以货物贸易为主,落后于数字贸易的发展。由于缺乏完整的国际规则,大家在数字贸易上,依然面临着规则鸿沟。

在探索形成数字贸易国际规则方面,中国有块“试验田”:2020年8月14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官网发布消息,《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出炉。方案中的4项目标均直接与数字有关——国际信息通信开放试验区、精细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国际旅游消费智能体验岛、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结合中国由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迈进的节奏看,这4项既是海南自贸港的定位,更是全体中国大数据人的使命。

2021-03-09 崔吕萍 贾宁 ——畅通信息流构建新格局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57.html 1 数据大时代 2,95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