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新国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谈起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曙光学校校长刘卫昌兴奋不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农村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新天地,农民将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刘卫昌说,发展乡村经济,经常需要办理各种手续,但审批权限大多在县城,偏远地区村民往返县城,时间成本较高。“现有县级机构设置行政审批事项的办法,难以满足群众办理各种事项和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推进、纵深开展。”
村干部拥有多重“身份”,难以全身心服务村民;许多审批事项要到县城办理,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不便。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刘卫昌认为,自己家乡肥乡区的做法就很好,并且已经写成提案,准备向全国推荐。
刘卫昌介绍,从2020年4月起,肥乡区在9个乡镇、265个村,分别设置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组织部门推行农村党员干部“坐班制”,财政发放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的工资,每年拿出部分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制,用于提拔重用优秀村支书,让村干部有了专职干工作的劲头。同时,行政审批局把涉及群众身边事的58个审批事项下放到村庄服务站,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种审批手续。
刘卫昌说,在服务村民的“最后一公里”加速度,乡村振兴就会加速度。他希望有更多地方学习借鉴自己家乡的做法。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进行顶层设计,从财政保障、人员编制、审批下沉、业务培训、流程规范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真正把服务送到村民身边,为乡村振兴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