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帅
三月的武汉,春意盎然,长江畔成为很多人踏青休闲的好去处。
“您好,现在不允许钓鱼了,请您自觉遵守,也希望您转告身边的亲朋好友。”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长江边的一处码头,长江护鱼员老王像往常一样劝离前来垂钓的市民。
为挽救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央部署,自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和此前一年一度的春季禁渔期相比,十年禁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有关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为打击非法捕捞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不久以前,59岁的护鱼员老王还是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我家三代都是渔民,捕鱼有40多年喽!觉得现在这样更好,不用总在船上摇摇晃晃。”老王笑着说。
像老王一样,昔日以船为家、以水维生的近30万渔民如今彻底告别“江湖”,回到岸上重新出发。
位于长江之滨的湖北省荆州石首市,是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从小生长的地方。这些年,长江的变化,郑军看在眼里,“禁渔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水清鱼丰,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
“禁渔令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应加快推进。但也应重视部分渔民‘上岸难’问题。”郑军说。
今年两会,郑军带来相关提案,为退捕渔民安居乐业支招。“禁渔令对捕鱼为生的渔民而言,是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巨变。需要寻求多元途径、多管齐下为渔民寻找出路。”
为此,郑军建议:由相关机构研制培育出鱼种进行养殖,鼓励渔民从事养殖业;在不违背长江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鼓励渔民发展农家乐等休闲旅游服务业;补充长江巡护队伍;加强对渔民转业培训力度,鼓励渔民学习其他手艺或技术,增强其自主创业或就业能力。
对于退捕渔民返贫风险,郑军表示,应继续加强兜底帮扶和社会救助,推动享受相关政策,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退捕渔民安居乐业,是禁渔令有力度、富温度执行的基础。期待十年后鱼翔浅底、白鹭齐飞的长江新画卷。”郑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