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毛立军)一个城市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一个城市文明与魅力之所在,也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目前还没有联合国基金会认证的“儿童友好型城市”。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提交提案建议,在大湾区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实现中国儿童友好型城市“零”的突破。
印顺说,作为国内第一个系统性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深圳,率先发布了国内第一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行动纲领,从儿童教育成长、健康安全、社区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诸多方面,展现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发展理念。作为大湾区建设的中心城市和重要引擎,深圳理应在全球性“儿童友好城市”创建中,以“深圳品牌”为中国贡献深圳样本,大湾区发展理应成为中国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印顺建议,强化社会对“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深入理解与认同,营造良好生态和氛围。聚集更多社会力量、调动更多社会资源,积极开发友善关爱儿童的公益项目,打造公众可参与、可感知的社会关怀公益平台。让医疗更友善,打造儿童友好医院,通过嵌入医疗程序的游戏、辅导、心理疏导,让儿童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参与式治疗,降低因为医疗可能带给儿童的心理压力和创伤,从而促进儿童积极治疗。学校与高等专业院校、慈善组织、社会机构合作,开设高质量的生命教育、心理健康课程,以专业水平为孩子及家长提供心理辅导与指导,引导孩子们多在户外玩耍,自主交结朋友,让孩子逐渐学会自主探索、与社会互动。在城市已有社区工作站基础上,扩建社区儿童中心,增强孩子与成年人、老年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联系,走出一条“儿童友好型城市”的中国特色之路,让城市建设回归人文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