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犇向新征程·现场连线

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富二袋”

本报记者 付裕

“你们‘90后’肯定没见过!”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琇刚刚放下行李,就立刻给记者传来几张“靓图”:图里不仅有加工粮食的磨盘碾子、马灯和老秤,还有20世纪50年代最流行的座钟、婚镜和衣柜。

这些老物件,都是天津宁河俵口镇兴家坨村村民马振德创办的民俗博物馆里的展品。 老马是村里的文化能人,也是个犟脾气,只要是他认准的事,10头牛也拉不回来。为了办民俗博物馆,他拿出了自己家的老房子,又把这些年经营企业赚来的钱搭进去不少,添了不少白头发。

遗憾的是,这座民俗博物馆周围的公路还没有修好,参观者无法乘坐旅游大巴车直接进村,只能徒步走进来。平日里还好,碰上刮风下雨就会比较困难。博物馆不收门票,老马只能自己往里贴钱。贴来贴去,维持博物馆的日常运营都很勉强,修一条路通到门口,更是难上加难。

“这些当地优秀的乡村文化传播者既有能力,也有热情,对于他们传承当地优秀文化艺术、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卢永琇说,在《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中,她建议地方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乡村文化扶植项目,在文化产品开发、传统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设立专项,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及资金支持。

同时,卢永琇希望通过城市文化场馆和乡村文化站点“结对子”的方式,在乡村培养“文化辅导员”,带动乡村文化艺术生活的活跃与发展,让他们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播者,“利用乡村文化的独特优势,带动一批人就业,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2021-03-04 付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422.html 1 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富二袋” 2,42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