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

要想全民免疫还要各方协力

网友:目前很多老百姓对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有所担心,侧面反映了疫苗科普工作做得不够充分,您认为应该如何做好疫苗的科普工作?

顾建文:其实不单是老百姓,有些医务人员对这个问题都不是特别清楚。其实在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针对疫苗的相关接种知识和安全性科普工作,确实做得不够,急需出台国家层面的标准解释,在国家级层面形成标准的综合问题答复。

网友:今年1月-2月,新冠疫苗已在国内进行重点人群紧急接种近5000万人次。疫苗接种率达到多少才能真正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打了疫苗是不是意味着就可以把口罩摘掉了?

顾建文:真正建立全民的免疫屏障,国家有效流动人口疫苗接种率需达到60%-70%,而且这些人群要产生有效抗体,才能真正达到对新冠疫苗具有免疫性。这其中包含部分即使没有抗体但仍然具有很强抵抗力的人群,他们对病毒有天然的免疫屏障。另外,接种疫苗并不代表绝对安全,只有产生了足够的有效抗体才能摘了口罩接触可能有感染的病人,所以抗体检测下一步也很重要。

网友:在新冠疫苗供应以及接种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顾建文:一是疫苗终端分发和接种工作中,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我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对接不畅问题,各地疫苗调拨、接种数据的归集难以打通,且存在时间差异和统计口径差异,不利于资源的整合高效利用。

二是对接种人群的监测和追踪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平台,疫苗接种记录尚未与“健康码”的生成机制、流调数据打通,接种疫苗情况尚未成为风险等级判断的依据,接种疫苗对人员有序流动、差旅规则调整并无直接关联;人群接种后健康状况的全面监测评估,尚未服务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和调整防疫策略。

网友:如何建立疫苗接种的信息化平台?

顾建文:建议在国家卫健委管理的平台上,结合公安部人口的数据管理,通过不同层级的放权实现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消除数据烟囱。比如医院要查看病人是否来自低风险地区、抗体是否阳性以及行动轨迹,这就要求将三项信息放权到医院,才可以减去目前病人繁琐的信息填写流程。针对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化设备的情况,建议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定时更新数据。

网友:要想实现全民免疫,应如何做好信息化规划安排?

顾建文:最重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不能一地一政策,一区一个方法。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利用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和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形成数据链,让疫苗规划、流通、接种、抗体测试、有效免疫力追踪监测全链条数字留痕,助力新冠疫苗全民有序接种。

网友:请您介绍下我国新冠疫苗的最新研发情况?针对病毒新变种,我国是否有相对应的疫苗研发?

顾建文:据我了解,多个企业都在着手未来新型疫苗的研发,除了传统的病毒灭活和腺病毒转染的一些技术,很多企业在尝试mRNA疫苗研发。目前在新冠疫苗传播的传统途径之外,还发现了其他传播途径,包括中和抗体和一些非疫苗的阻断病毒传染的技术也在研究中。

各个企业也在积极收集病毒新的变种,研发和生产新型疫苗,未来可能会研发出通用的综合疫苗,针对这一类的病毒共同特点进行共同防范。我相信在全球科学家共同努力下,会研发出更多新的方法和新的疫苗。

2021-03-04 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343.html 1 要想全民免疫还要各方协力 2,34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