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岸经合周刊

▶▶▶北京篇:

这里是“家”,有十足的年味

本报记者 修菁

“这个春节我们一家人被很多的爱包裹,很幸福,可以说,完全把在台湾过年的感觉,搬到北京了!”春节假期前,台胞李绍桦在微信朋友圈连着发出几条信息:“盼望疫情赶快过去,我想回家……”看得出,春节前的她,被浓浓的乡愁包裹。

但从除夕开始,李绍桦的微信朋友圈忽而变得阳光明媚:初一爬凤凰岭,初二受邀到她所开办的咖啡厅志工家做客,初三和在京的两岸朋友一起有机采摘……“忽而发现,在北京,我其实有一群家人,这些家人惦记着我们一家四口怎么过年,我们一家人被这座城市接纳和惦记关心着,这种感受让我们特别感动。”

来到北京这些年,第一次在大陆过年的别样感受,让李绍桦直呼“超乎想象”,在她内心,作为中华传统佳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他们一家人受邀走进大陆朋友家,而不仅仅是和在京的台湾朋友一起过,代表着他们在北京有了一群一起生活的伙伴,“这种感觉,会让人感受到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在北京这个家。”

刚刚过去的春节,在北京,还有很多像李绍桦这样的台胞,通过就地过年,和大陆的朋友一起共度新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与北京的深度联结,“这种联结,不是旅人心态的,而是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有我的‘家人’,有比我更关注我们一家人能不能过好的大陆‘家人’。”更多地了解大陆,也让就地过年的台胞,在北京度过了一个年味十足、温情满满的牛年春节。

农历正月初二俗称“迎婿日”,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2月13日,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台式面馆,在京台胞们携带麻油鸡、烧酒鸡、地瓜球等台式餐点陆续抵达。“因为疫情,大家回台湾不方便。但只要聚在一起,这个相聚的地方就是朋友们在北京的‘娘家’。”聚会发起者之一、台式餐厅老板刘静恒这样表示。

卤肉饭、麻油鸡、红糟鲷鱼,搭配素什锦、红枣银耳羹和香米饭,还有台湾经典汽水,构成了过节期间在京台生的“暖心便当”。“原本我想叫上校友们一起吃团圆饭,但发现高校学生要出校聚餐多有不便。于是我决定制作台湾味的暖心便当‘年夜饭’,一解学子们的思乡之情。”台湾政治大学北京校友会创会会长李翰莹说道。在她的带领下,在北京工作的台湾政治大学校友纷纷出钱出力。大家把打包好的便当放进保温袋里,再分送至各所学校台生们的手中。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北京大学台籍教师陈文成也感受到了大陆的更多“暖意”。

“我们更多陪伴彼此,也更多感受了真正的北京生活。”受疫情影响,今年是陈文成全家第二次留在北京过年。

“台湾传统就是年夜饭一定要围炉。”除夕,陈文成准备了简单的火锅,又下厨做了一些台湾的特色菜,来自河南的太太擀面皮包饺子,山西的朋友捧出了传统年糕……一桌年夜饭就这样齐聚了南北方的风味。陈文成也把这种分享的热情带回了台湾老家。大年初二,陈文成通过视频,“云端”给台湾的家人拜年,结果家里人很担心他们在大陆的安危。“第一句话问你们北京是不是很危险?我说没有,我们一切都很正常。”面对两岸信息不畅造成的误解,陈文成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们这个年过得更好,让台湾的家人放心”。

春节假期期间,陈文成笑言自己过了一年大陆+台湾年俗味儿满满的年。过年期间,他带着全家给大陆的师友拜年,带上宝宝去郊区玩,同时按照台湾的习俗,过年都要去庙里上香,所以他还带着全家去雍和宫烧香拜佛,祈求“安太岁”。

对于农历辛丑牛年,陈文成也有一份新年期待:“从北大毕业,今年又回到北大工作,希望自己在事业上能够更融入工作环境,更贴合国家发展方向。同时也希望自己与爱人的结合做好两岸婚姻家庭的一个典范。”

2020年,陈文成的女儿出生前后,太太和小宝宝的安全健康牵动着台湾家人的心。由于两岸防疫隔离政策,孩子从出生到现在还没有见过台湾的爷爷奶奶,这让陈文成有些心酸。“他们都很想她,希望今年能回去看看,也期许两岸早日恢复更加和谐的交流状态。”

经历一个春节,在京过年的多位台胞向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自己心更踏实了,希望这种深度融入,能成为更多两岸交流之桥。

2021-02-27 修菁 ▶▶▶北京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157.html 1 这里是“家”,有十足的年味 2,15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