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英雄屹立喀喇昆仑》的报道,令驻守加勒万河谷的4位解放军官兵用热血守卫国界领土的英勇事迹广为人知,亿万人民含泪祭英烈。这使我想起1979年初春,著名军旅诗人瞿琮写的一首歌:“班长没有回来,他倒在那边防的山岗,他让我带给亲爱的祖国,一杆打断的钢枪,请祖国为他骄傲,战士严惩了入侵的豺狼。”40多年过去了,以祁发宝团长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官兵,依然用像前辈一样充盈着青春气息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立起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
祁团长和他的战友们,无愧前辈血染的风采,堪称人民军队红色基因的优秀传人。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时,我驻南疆部队为在班公湖附近拔除敌人据点,组成两个突击队向入侵我境的敌军发起钳形攻势。一位叫潘发枝的年轻副排长带领尖刀班率先攻克当面地堡,在向又一座地堡出击时头部中弹倒地。潘发枝脑浆外溢,但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用尽最后一口气炸毁敌堡,为国捐躯。如今就在潘发枝烈士牺牲的地方,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四位英烈又长眠在了那里。从当年把红旗插上喀喇昆仑的老红军、老八路,到今天屹立风雪高原站岗放哨的“90后”“00后”,边关永远是一个需要英雄也总能产生英雄的地方。如果说潘发枝那代烈士的生命早已融入他们誓死保卫的国土,用他们不死的灵魂守望着这片高原;那么肖思远日记中的誓言“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则表达了这一代军人踏着先烈足迹用生命守望英雄、守望崇高、守望神圣使命的壮志豪情。正是这一代代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个个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赓续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构筑起了革命军队的精神谱系,让我们血染的战旗永不褪色。
祁团长和他的战友们,是在强军备战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堪称全军官兵争当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学习榜样。习近平主席明确要求,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有灵魂,就是铁心跟党的政治信念愈加坚定。英烈们面对国土受到侵犯,作出的唯一选择就是冲锋向前。这种“宁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的大无畏精神,正是军人魂、英雄气在新时代边防斗争中的集中体现。唯其如此,他们方能立命固本,宁危不惧!有本事,就是能打胜仗的本领更加过硬。在与数倍于己的敌军对峙中,祁团长指挥若定、以变应变,官兵们与敌周旋、以少胜多。这与他们平时一切工作都坚持战斗力标准是分不开的,正是这种“除了战争,一无所虑;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思想和姿态,才使他们练就了敢打必胜的真本事。有血性,就是勇猛顽强的战斗意志更加突出。在那场战斗中,英烈们“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的血性胆气,令敌军胆寒,让山河动容,谱写了又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热血颂。有品德,就是纯洁高尚的精神家园不断净化。屹立在风雪边关的英雄豪杰,不仅是决战疆场的强者胜者,而且还是社会道德的模范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正因为他们从中国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中汲取了丰厚营养,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追求,才使他们不在意是否享有哀荣,却获得整个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他们不追求是否有人怀念,却让无数素不相识的人们记住了他们。正是这种高尚道德对军人灵魂的陶冶,才使英烈们从英勇献身那一刻起,便已超越自我走向永恒。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年轻的英雄们赢得了亿万人民的尊崇和爱戴,堪称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欣慰的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已蔚成风气,英烈家属所在地方党委政府和退役军人事务部认真做好优待抚恤工作,切实帮助英烈家庭解难纾困。特别是相关部门将烈士遗属列入常态化联系服务对象,树立起了褒扬彰显英烈勇于献身的精神风范和价值导向。当全社会都用爱的甘露去浇灌这片土壤的时候,定将催生出我们这个时代昂首怒放的英雄之花,逝者无憾笑傲九泉,生者就会前赴后继气冲霄汉。当我们看到在烈士故乡,成千上万的群众满怀深情迎接烈士回家的动人场面,禁不住想对英烈说,思念你们的何止是亲爹亲娘和美丽的姑娘,每一颗赤诚的心灵都深深理解你们,每一个热切的崇敬都充满你们的力量,你们与我们一道,共铸中华民族的铁骨脊梁。
(作者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第二炮兵政治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