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术家园

缕云裁月的苗绣

▲曾祥慧

▲苗绣

▲绣花的苗族女孩

▲苗族皱绣

▲台江苗族妇女的节日苗绣花衣

□主讲人:曾祥慧

主讲人简介:

曾祥慧,苗族,贵州凯里人,凯里学院副研究员,黔东南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黔东南州苗学会常务副会长,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黔东南州州管专家,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专家。长期从事民族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等13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其中参与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的研究项目,合作完成《苗族姊妹节志》等多本著作的撰稿,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

编者的话:

在2021年牛年春节的前几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时为苗绣这项传统工艺点赞,他说,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苗绣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制作精美、工艺精湛,是民族传统文化和最具典型意义的民间艺术品之一。苗绣的艺术魅力在哪里?它的文化内涵又是什么?如何继承弘扬这项民族传统文化?本期讲坛邀请一直致力于苗绣文化研究的曾祥慧副研究员讲述缕云裁月的苗绣。

生活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的苗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的“九黎”到“三苗”,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文化创造过程,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苗族文化。其中苗族的刺绣文化别具一格,是一种具有文化特性的传统艺术形式,承载了大量的民族历史与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作为古老艺术的刺绣,伴随着中华文明的演进与发展,成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苗族刺绣因苗族支系繁多而各具特色,刺绣图案本真自然,技法种类繁多,工艺精美绝伦,色彩典雅秀丽,一直在各个苗族社区内传承、发展,完全是一种活态的“文物”。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苗绣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尔后,多个地区的苗族刺绣进入到国家级、省级、市(州)级或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苗绣又焕发出新的光彩,逐渐成为苗族妇女脱贫致富的手段。

苗族刺绣为苗族社会日常生活服务,是苗族一项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一直以来,苗族刺绣并不是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制作绚丽多彩的苗族服饰的重要工序,用以装点苗族人的生活,用以记录和传承苗族人的历史与文化,与服饰共同构成了苗族“穿在身上的史书”。从远古走来的苗族,没有文字记载历史,但却有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他们屡经迁徙,在饱尝战乱和颠沛流离中,用自己民族亘古流传的古老歌曲,用有特殊符号意义的苗绣将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记录与传承下来。他们始终把苗族刺绣与服饰作为一条连接这个民族的纽带,作为族群识别的标志和条形码,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标杆,作为情感宣泄的具象符号,激励着苗族人民以不屈的意志和美好的祈盼顽强地生存下来。有民族特殊的“语言”意义的苗绣使他们产生了一体感、归属感,也使他们产生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心态之下,苗族女性倾其心去刺绣、倾其力去展示她们的民族风采和社会情怀,在刺绣中寄寓深厚的民族感情。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

1.女性的艺术

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的刺绣工艺给予“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的评价。刺绣是苗族妇女的特长,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超、造型奇特、想象丰富、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苗族女性一生中要有四五十年时间进行刺绣,可以说,苗族刺绣是女性的艺术,几乎成为苗族女性毕生修炼的“功课”。

在苗族传统文化熏陶下,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能跟着母亲、姐姐和嫂嫂学习刺绣,到了七八岁,往往就能掌握好基本的刺绣技艺和基础的刺绣纹样,绣品也渐渐可用于制作自己的衣裙了。青年时期的苗族姑娘对苗族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传统图纹早已烂熟于心,刺绣技艺已相当成熟。而且这个时期的姑娘们春心萌动,加倍修炼自己的刺绣技艺以期在芦笙会上、跳花场上向意中人展示自己的才智。她们的刺绣作品倾注了爱意,在传统的基础上有创意,针法细腻平滑。婚后的女性针法娴熟,特别是在制作背扇、婴幼儿服装的刺绣时,全力倾注母爱于刺绣作品之中,在图案选择与创意上更加倾向于传统神意的护佑之意。

在苗族传统社会里,男耕女织,纺织染绣是女性承担的劳作和职责,也是评价女性价值的一重要标准。“女性才智评价体系”是社会控制系统运用“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控和衡量女性的社会能力,其指标是多维的,但最客观、最直接的指标还是刺绣与服饰制作。苗族民间常常讲“人比人、花比花”,服饰上的刺绣纹样符合苗族文化、图案精美、工艺精湛、配色合理就是女性才智的直接衡量标准,成为苗族女性才智评价的“风向标”,致使女性在刺绣上不计成本地投入劳力、投入精力,创新发展苗族刺绣工艺,也促使苗族刺绣技法日趋发达,技艺日趋完美,刺绣文化长盛不衰,同时还缔造出苗族民间一代又一代的刺绣大师。

2.丰富的题材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十分丰富而优美的刺绣题材,从自然崇拜到神话传说,从日常生活到历史故事,从身边的动物植物到生活中的民风民俗等等,无所不包,强烈地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铭记,对自然的尊重,对神灵的崇拜,对祖先的思念。

对于没有文字记录的苗族来说,刺绣是记录和书写历史的最好工具,他们把曾经的家园,把对祖先和故土的怀念,把迁徙经过的山山水水,把发生的历史事件,把民族的信仰、民族的精神、民族的认同,以针当笔,以线为墨,一针一线地书写下来,叙写厚重的历史,记载不朽的文明,形成民族文化的具象符号。历史上的“涿鹿大战”被后世苗族人用古歌形式反复吟唱,这场战争构成了苗族先民没有尽头的迁徙起点。一次次被逐出家园又一次次为捍卫家园而战,这种反复重演的历史悲剧在苗族人心灵中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记。借用了服饰上的刺绣更鲜活、更直接、更彻底地记录下这次悲壮迁徙的历程和历史的事件。比如苗王印、田园图、迁徙图、征战图等等。以锡绣为代表的剑河苗族传统刺绣图案表现出苗族的历史印迹,以苗族房屋榫枋结构为其主题图案,象征苗族曾经拥有的家园,上下对称的配图表达的是跋过的山、涉过的水、种过的田、栽过的树、迁徙的人等等含义。

繁荣于农耕文明的苗绣,许多题材源于人类经历过的狩猎和农耕时代,反映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有狩猎、骑马、抬轿、养鸡、喂牛等日常生活,也有“兄妹合磨开亲”“老鼠娶亲”“龙船节”“姜央变月”“龙身人首”“龙头人身”“驯牛人”等苗族民间传说故事题材。那些取自自然和生活的题材,又用符号化的现实物象表达深邃的文化思想和深沉的精神意念。刺绣中的蝶纹、枫叶纹、鸟纹、鱼纹、蛙纹、蕨纹、葫芦纹、石榴纹等都是用于表现人的再生产,苗族妇女将这些源于自然物的造型赋予一种美好愿望的表达,创作出带有浓郁的生殖崇拜色彩刺绣图案,被广泛认同和运用,成为表达强族强种愿望的标志符号。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把民族图腾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完美契合起来,在创世纪史诗《苗族古歌》中歌唱生于枫香树心的蝴蝶妈妈,歌唱由12个蛋孵化出来的人类始祖姜央和牛、雷公、龙等等,这种刻骨的“蝴蝶崇拜”意识在苗绣中被深深地印刻下来,以至蝴蝶纹成了这一区域具有血缘始祖符号意义的苗绣母题图纹,体现了苗族对生命的礼赞,对万物之母的蝴蝶妈妈膜拜和敬仰,还体现了苗族的卵生思想。苗族心目中的“生殖神”是鱼,用鱼作为刺绣图案,寄托的是苗族祈盼子孙繁衍、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同时,苗族祖先从遥远东方的“海边边”一路向西南迁徙,鱼作为祖先最先食用的食物而成为苗族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祭品,并被大量运用在刺绣作品中,表达了苗族不忘祖先、不忘故土的情结。

3.朴素的艺术效果

苗绣的艺术性极强,常常采用大胆的夸张、变形的复合,甚至进行抽象化的艺术处理,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刺绣纹样成为富于意象美和心灵化的艺术形象。在造型结构上,将写意和写实紧紧结合起来,通过点、线、面形成不同形式的组合,以表达着不同的含义。比如圆点与马脚纹配图,指的是天上的繁星,表达苗族在迁徙中依靠天上的星星作为引路的明灯;圆点与蝴蝶放在一起,讲述的是蝴蝶妈妈与水泡相恋的远古创世神话;圆点置入一幅田园图中,是田水中浮萍的写实,表达苗族人对曾经家园的怀念。在图纹设计上,采用较为夸张的复合形式,带着浓浓的“苗味”。比如藤蔓上的枫叶或长出蝴蝶花或长出鲤鱼花或长出蜂蜜花,甚至还能结出鱼纹的石榴果。再比如蝶身鱼头设计,人头龙身设计等等。在视觉效果上,以对称形式展现和谐之美,以多满内容突出充实之美。对称美讲究图形、色彩、空间的上下左右完全对称。“蝴蝶”和“牛角”是对称造型的典范,五彩斑斓的锦鸡不仅色彩亮丽,而且以鸟的双翼为对称,在多鸟纹图中形成多点对称效果。苗绣十分丰满,绣面几乎不留白,使整个刺绣呈现千姿百态,靓丽夺目的艺术效果,彰显了苗族人民以对称为美,以和谐为美、以满为美的审美情趣。在色彩运用上,大胆鲜亮夺目。苗绣色调多种多样,武陵山区的苗族以花、鸟、虫、鱼为主,喜欢用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雷公山地区的苗族爱用蝴蝶、龙、鱼、石榴为图案,喜欢红、蓝、粉红、紫等颜色。西部方言区的苗族擅长用长条、长方、斜线等组成几何图案,大红大绿、涤蓝等颜色较重。同时,苗族妇女还善用高纯度、强对比的配色技巧,以表达她们对生活的认知。比如苗族人认为色彩鲜艳的红色象征热情、健康、自信,有张扬生命、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质,就把这种能量充沛的颜色用在年轻人使用的刺绣图案中。从时空观念看,苗族刺绣设计既能在平面展开的两度空间任意驰骋,又能把握三度空间的表现,甚至涉足时空连续的四维世界,还能在洞悉艺人心灵的五维天地中自由挥洒,无拘无束,奇幻莫测。这种对待造型、时空的随意性,大胆的夸张想象,都出于强烈的主体意识,能创造出一种质朴天真、浪漫神秘、沟通古今的心灵艺术天地。

4.精美的技法

苗族有以多为美、以满为美的审美标准造就了刺绣技法繁琐,多种技法交替使用。苗绣技法十分丰富,有挑花、平绣、皱绣、辫绣、缠绣、锁绣、堆绣、锡绣、破线绣、打籽绣、马尾绣、订线绣等等。挑花也称数纱绣,在苗族刺绣中使用最为广泛,依绣布的经纬线按构图的需要运针,针针进出于布纹纱眼中,其画面如织锦,对称均匀又千变万化,图案以几何纹为特色,富于装饰性与观赏性。平绣流行面很广,湖南、贵州、云南、广西、重庆等地的苗族都用此法,特点是单针单线,针脚排列均匀,纹路平整光滑。皱绣、辫绣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需要先编织丝辫,以丝辫折皱或平面订制在绣布上,形成立体的浮雕图案,更有一种粗犷、朴实而厚重的肌理效果。堆绣也叫堆花,是布贴和刺绣相结合的工艺,将处理过的彩色绫片折成带尾的小三角形,依照构思有序地一层压一层地堆绣成各种花鸟图案。这种绣法造型夸张,色彩斑斓。打籽绣也是苗族常用的刺绣技法,以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插入绣布,绣品表面出现如菜籽状构成的各种图案。在苗族聚居的剑河县还流传着一种特殊的金属刺绣方法,称为锡绣,在当地已流传了五六百年。该工艺要先在平纹布上进行数纱绣,再将锡熔化制作成锡箔,然后剪成5毫米左右的细窄锡条,在数纱绣图纹上穿扣卷合锡条,工艺较为独特,掌握不难,做好不易,讲究的是锡条剪裁规整,穿扣卷合的锡扣粒大小均匀,绣面纹饰清晰。锡绣图案为几何纹,纹饰较古老,以万字纹和穿枋纹为主,具有极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

苗族刺绣的现代价值

苗绣是最早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因苗族的分布地区不同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民族文化心理,使其一直原生地保存在苗族的生活中,形成了苗族地区特有的民俗风貌和文化标签。随着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实施,在边远的苗族聚居区,发展繁荣民族文化已成为时代要求,苗绣逐渐走入社会大环境,成为传统与时尚结合的新发展之路,众多的苗族妇女将自己传统的手工技艺融入现代社会,走出了一条以刺绣产业带动脱贫发展的新路。

1.实用价值。苗绣与苗族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为生活服务的,刺绣风格质朴、率真,融合了现代人审美价值观,通过设计师依存于时装、箱包、饰品等各种生活用品中的再创造,充分体现了实用与装饰共融的统一性,是现代物质的实用性与精神的审美相结合的文化产品,很容易为现代生活所容纳,形成以苗族历史、文化、艺术、信仰为新的时尚文化,能创造出现代生活的实用价值,在符合实用的前提下,带给人们生活上、视觉上的文化享受。

2.艺术价值。苗绣造型单纯素雅,那种本身具有的超越现实的象征意向,超越自然的理念渗透现代人所追求的一种天真、浪漫的情怀,既原始古朴,又现代前卫,雅俗统一的艺术风格在现代艺术中表现出的意象与意形同构的空间。在艺术造型凭着苗族人民的美好愿望与幻想,自由发挥,大胆创意,形成的复合夸张而独特的艺术造型,给了现代人追求艺术独特、追求自由个性的直觉,这正是民间艺术的独到之处,正符合现代艺术的表现要求。

3.经济价值。传统社会里的苗族刺绣是不计成本、不讲经济价值的,只追求更加符合民族文化要求、传统审美要求和才智评价要求,达到以刺绣彰显文化传承传播能力。然而,在现代社会里,传统往往与时尚相结合,手工刺绣作品优于机绣作品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从消耗的时间、精力成本上计算,远远超过了机器产品,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凸显。一套手工刺绣的雷山西江苗族服装销售价格在2万元左右,是机绣苗装的10倍。台江施洞苗装以精美的苗族手工破线绣装饰,一般价格在3~5万元,是机绣服装的15倍以上,精品的施洞苗装价格更是可达到20万元。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苗族刺绣被广泛运用到现代时装、文创产品中,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符合现代消费者适用性、审美观与精神依托的需求,其经济价值也受到众人的关注,有了产业发展的尝试。

2021-02-22 曾祥慧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930.html 1 缕云裁月的苗绣 1,93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