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雪
春节后,闻名全国的武大樱花登上了各大新闻网站的首页,它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回到武汉大地。
与去年樱花树下的寂寥肃然不同,2021年的花香里,多了珍贵的欢声笑语。
而身处中国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武汉曾经经历了怎样的2020年——
毅然封城封省,付出巨大牺牲,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牢牢守住了全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今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这样总结:“打赢了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性大战。”
何止是湖北,全国各省在疫情防控上打了一个个漂亮的阻击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落实在各种具体行动中。
除夕晚上,河南成立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大年初一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1亿河南人民群防群控、联防联控,迅速阻断了疫情扩散蔓延;
江西作为全国最早全部清零省份之一,先后派出11批次13支医疗队1271人驰援武汉、随州,派出联合工作组援助乌兹别克斯坦;
北京的表现也出色,先后遏制了外来输入型、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等疫情,巩固举措可圈可点——出台实施了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行动计划;
……
防控住疫情,已经了不起。疫后的湖北,又再次经受住了恢复重振的历史性大考——
“地区生产总值恢复到上年的95%以上,进出口逆势增长8.8%,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市场主体净增29.4万户,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老话题,疫情防控却是一项新课题。当两者放在一个盘子里统一筹划时,新课题赋予了老话题新的难度和意义。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这两个战场上,湖北之于中国,如同中国之于世界,且各省均有出色表现——
1月26日,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20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0.27万亿元。”
与代表长三角的江苏并列为中国GDP10万亿元“双子星”的,还有代表珠三角经济“吨位”的广东。广东,是中国第一个GDP破10万亿元的省份。
1月24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广东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GDP达110760.94亿元,同比增长2.3%。这一总量,超越了世界上90%以上的国家。
比较GDP本身不是目的,可持续增长为老百姓生活创造更多,才是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意义。
2020年,浙江经济划出的曲线很有看头:一季度-5.6%,上半年0.5%,前三季度2.3%,到全年的3.6%。逆势上扬,节节攀高。
一只口罩为这条曲线作出完美诠释。
2020年初,全国口罩“一罩难求”,医护人员的口罩都难以保证。
为此,浙江专门设立口罩生产工作专班,快速构建起口罩生产体系,实现了一周组织产能上千万,两周实现产量破千万,三周产能近2000万、产量破1500万。
从疫情之初的15.5万只,快速提升到3月26日的6300万只以上,浙江口罩日产量甚至创下过日产1.6亿只的纪录。当海外疫情肆虐时,中国口罩还实现了出口和支援国际社会。
比起经济数字的抽象,眼见到的场景更有信服力,亲耳听到的话语更有感染力——
2021年1月初,英国广播公司BBC发布了一个视频,探访新冠疫情过后的北京。记者从街头走到巷尾,对比一年前店门紧闭的商业街,面对灯火通明的店铺,英国记者称:“完全不一样。”一位在服装店工作的女士也自豪地在采访中说:“中国就是这么有活力,就是恢复得这么快!”
保市场主体是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的关键。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一组数据,解答了政府纾困惠企的工作:“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000亿元,‘减免缓’社保费1482.4亿元,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84.5亿元,向企业核准返还失业保险费47.6亿元、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等72.7亿元。”
活力,更来自于不断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
“把方便留给群众和企业,把麻烦留给自己!”浙江省省长郑栅洁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讲出的这则金句传遍网络。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对企业提供了高效率的服务。2020年,在浙江开办一家企业,最快只需要1天时间;一般企业的投资项目审批,最多需要80天;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全部实行单一窗口办理……“最多跑一次”不是改革口号,而是深入人心的行动要求。
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未知的挑战,也并不是沿海地区的“性格”专属。河南,作为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地区,也因开放而加快崛起振兴,顺应扩大对外开放新形势。
对新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坚定信心,使得河南这样设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粮食产量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
各地两会次第在1、2月份召开,也顺势带着我们回顾了2020年的惊心动魄和豪情万丈——战疫情、抗洪涝,促改革,推开放,抓脱贫、惠民生,保增长、稳大局,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
致力于前瞻之见的委员频频为两个战场发声“助阵”。
“加快完善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及应急物资储备……”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的建言,不单出自江苏省政协委员程红之口,也在各地政协全会上由不同的委员纷纷提及。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正成为人们理解中国当下与长远的关键词。如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各地划出了重点。
比如,辽宁省提出以大连为龙头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加强沈(阳)大(连)双核协调联动,形成“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大连市政协常委付强旋即建议,将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培育成核心增长极,以此带动多城市边缘区域协同发展,同时依托湾区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密切与腹地的联系。他说,“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确保经济循环‘血脉畅通’是关键。”
此外,统筹抓好“六稳”、加快金融市场改革、保护中小企业生产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各地政协委员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议政之音,也在网络上畅通传播着、壮大着。
磨难艰险从来不能阻断前行的脚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仍在,战斗依然进行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又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考和战略谋划。
那么,发展又是为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直白回答深抵人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大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矢志前行的底气所在,也是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