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惠娟
乌蒙磅礴走泥丸。壁立千仞,群山合围,地处贵州乌蒙山区的毕节市,曾留下红军长征的足迹。站在贵州最高峰的大韭菜坪远望,赫章县便跃然眼前。在2021新年临近时,赫章也翻开了全新的一页——2020年11月23日,赫章县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赫章县,曾是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受社会历史发展影响,教育的发展也比较落后。2019年起,应中央统战部和赫章县委的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将赫章定为扶贫联系点,充分利用教育学术组织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地方教师教育计划,秉持“嵌入式”帮扶原则,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扶贫帮扶工作,将“教育动车”开进了大山,引领赫章教育走上了改革创新、自主发展之路。
“立体嵌入”开启“破冰之旅”
在国家扶贫攻坚战中,赫章县是中央统战部等对口帮扶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7年10月,中央统战部选派干部王华到赫章县挂职副县长。上任伊始的调研中,王华跑遍全县27个乡(镇)后发现,教育是制约赫章发展的短板。“赫章的教育水平相对滞后,优秀教师留不住、优质生源流失大是一个长期难题。”摆在眼前的问题,让王华开始寻求赫章教育的“破冰”之旅。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是提升赫章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带着这个初心,王华想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经王华邀请,同样对山区教育有帮扶愿望的中国教育学会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助力赫章县教育脱贫。2019年5月,在中央统战部的支持下,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领导率一批有情怀的专家校长组成的调研组赴赫章县展开教育摸底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当年7月,学会和赫章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了教育帮扶项目合作协议,教育帮扶的“动车”正式启动。
“通过对2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实地考察并进行座谈交流、一线访谈以及调查问卷,调研组发现,一些教师和学校存在发展愿望不强、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调研,恰为今后开展精准帮扶提供了实证和数据支持。”调研组带队人、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领导说。
“老师们都满怀着激情,想要将事情做得更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比学习与自我主动反思的意识不够。”参与帮扶活动的专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由于赫章县学前教育中部分教师是转岗教师,且年龄偏大,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老师们专业发展的意愿强烈,但缺乏积极主动性。”参与调研的教育实践者还发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精准帮扶不能求快,节奏需要放慢。
如何帮扶?学会最终秉持“嵌入式”的帮扶原则。发挥自身平台优势,统筹协调资源,通过建立校际帮扶结对、线上线下帮扶相结合、输送教学成果进入帮扶地区等形式,在赫章开展一系列立体式教育帮扶工作。比如,学会建立了发达地区优质学校与赫章县相对应的贫困学校之间的“一对一”或“一对几”的结对帮扶,组织发动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四川、深圳、山东、江苏等省市的32所学校与赫章学校间建立了70个“结对帮扶”的对子,帮扶学校持续为结对学校提供跟岗学习、送教送课、分享资源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和帮扶。
帮扶团队认为,除了在业务上提供支持外,拓展山区学校老师们的教育视野尤为关键。2019年11月12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系列活动走进赫章县,这对赫章的老师们而言,是此前不曾想到的事情,因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教育教学成果的最高奖励。“中国教育学会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推广工作与助力赫章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旨在通过活动,促进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团队的教师代表,与奋战在赫章教育脱贫攻坚一线的老师们,交汇、交流、交融,碰撞出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火花,助力赫章教育决胜脱贫攻坚,推动赫章教育创先争优提质。”学会秘书处领导说。
“云上帮扶”激发持久“云动力”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为创新帮扶模式提供了新启发。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线下培训活动的开展受到极大影响的情况下,“云帮扶”让帮扶活动没有被隔断。
凤凰学校是一所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19年,该校和赫章县第四中学、水塘堡乡中心小学及水塘堡乡田坝小学三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凤凰学校七年级数学备课组带头进行“互联网+教育”探索,与赫章四中数学组的教师们开展了线上集体备课。通过线上集体备课,凤凰学校陆续给结对学校教师提供自己已录制的微课视频,并多次交流如何解决教学实践落实中的难题。
“通过线上教研,拓宽了我的数学教育视野,重新点燃了自己的教学激情,使我的工作状态得到了很大改变。”赫章四中一位数学老师,在参与集体备课后“恍然大悟”,激动不已地对深圳市光明区凤凰学校校长华建明表达他的职业兴奋和教育收获。华建明表示,他们探索出一条线上线下共研共进的教育帮扶之路,学校在线下交流之外,积极推进各科组线上集体教研,优势科目先行,其他年级和科目伞状辐射;与兄弟学校线上共享教学资源,所有的研讨课、教研活动同步线上向赫章三所兄弟学校开放,并开展了两地教师“共读一本书”线上读书分享活动。
“未来,如何将帮扶活动持久地展开?”这也是在几次帮扶活动后,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刘芳思考的问题。同样,“云平台”给了她启发。近年来,农科院附小一直在进行“互联网+教育”的各种创新尝试。2020年,农科院附小“金穗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这是学校创新搭建的教育教学资源分享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上,有学校骨干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资源、教学分享,有老师们的教科研成果展示,也有整合家长资源开设的家长课堂。为了和对口帮扶校联系得更密切,农科院附小在此平台上特设了“结对学校”“结对班级(中队)”和“金穗名师”三个频道,将价值100万元的学习资源对所有结对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全面开放。
“云”端携手,因爱前行。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3月以来,学会积极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组织了近百场线上研修,赫章教师2万多人次参加培训,建立了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的10个线上学习群,参与教师近4000人次。在碰撞中,赫章教师们的思路和视野打开了,职业激情再次被点燃。
“帮扶结对”收获“多方共赢”
赫章县兴发乡中心小学校长朱营是从赫章县的一个偏远农村走上教育之路的。兴发乡中心小学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他来到这里当校长后,提出了办“朴素而幸福的乡村教育”的梦想,他想让学校的老师们和学生在幸福快乐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和农科院附小结对后,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梦想也更加坚定了。
“儿童真的有我们意想不到的力量。”赫章县一位幼儿园教师表示,和银河幼儿园结对后,他们提出的“让儿童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理念让她深受启发,改变了她的教育观。“之前老师为了赶时间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到就去帮助孩子完成。”
同样看到培训带来希望的,还有赫章县六曲河镇中心小学校长罗焕应。在学生活动方面,他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刚走进北京109中学的第一天,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的那场“红色传承第一课”文艺活动让他们“开了眼界”。师生们通过朗诵、舞蹈、情景剧、访谈等艺术形式将红军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红色经典演绎出来,这种耳目一新的形式,让他们热泪盈眶。“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比说教强百倍。”罗焕应说这种教育方式触动了他们固有的模式。从北京回到学校后,他们调整了教育活动的规模,经典诵读、歌咏比赛、文艺活动、运动会……这些活动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还邀请家长代表参与。罗焕应发现,这些看似“浪费时间”的活动,却让他们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师生的凝聚力有效增强了,教风、学风、校风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家长更配合学校工作,教学质量也快速提升了……”而北京学习之行还让她明白,教师素质是学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我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走出大山,开阔视野,更新观念。”跟岗学习归来,她带领学校班子认真做了2020年的经费预算,特别做出了让教师外出培训的计划。“感谢结缘,让身在大山深处的我们拨云见光,播种希望。”罗焕应说。
“课间,只要我站在操场上,学生都会主动跑过来向我问好……”令赫章县第二小学校长肖赟惊喜的是,孩子们身上礼仪素养的提升。在他看来,这恰恰是中国教育学会组织10余次帮扶后发生在孩子们身上静悄悄的改变。“我目前重点关注学生的德育,感化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会。”肖赟说。
当教育帮扶的“动车”开进乌蒙大山后,获益的不只是赫章教育一方。
“帮扶的过程,也是我们的生命被彼此点亮的过程。”这是帮扶归来刘芳的深切感受。2020年10月12日,刘芳带领学校7位老师从北京出发,第二次来到赫章兴发乡中心小学开展帮扶活动。“当我们的老师走进教室时,发现教室后面的区域坐满了来听课的教师。教室门口、楼道里都是探着脑袋听课的老师们……”刘芳说,这一幕让他们十分感动。“兴发乡中心小学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周边都是层层叠叠的山峦。为了听他们的一堂课,不少老师是从几十公里之外的其他学校赶来的。”在刘芳看来,赫章老师们内心有这样的求知渴望,帮扶就成功了一半。
而更打动刘芳团队的,还有这里坚强懂事乐观善良的孩子们。“这里的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但他们乐观坚强善良。”刘芳一行曾走访过的贫困家庭中,一位叫萍萍(化名)的女孩让他们久久难忘。萍萍得了过敏性红斑狼疮,快痊愈时又得了肾结核和肾积水,但她强忍病痛坚持学习。小姑娘有一个愿望,她长大后也想当一名老师,留在赫章教书。“像萍萍一样,很多孩子虽然家境贫困,但他们会煮了鸡蛋送给我们……”农科院附小的老师们表示,赫章孩子身上闪现出来的这些品质,也是北京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也是重要阵地。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认为,乡村教育帮扶是发展中国特色优质基础教育的重要方面。他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教育学会将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系统总结赫章“嵌入式”教育帮扶模式的有益经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主动作为,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前进道路上积极探索,创新帮扶模式,加大帮扶力度,持续开展高水平教育专家下乡、高质量教育资源下乡、高价值教学成果下乡等系列活动,用教育信念、教育信仰点亮大山里孩子们的人生路,用乡村教育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