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扬起“龙头”

——山东省政协委员远程连线建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本报记者 张文敬 雷蕾 人民政协网 刘佳政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如果把黄河比作一条龙的话,山东就是龙头。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会议强调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这为山东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黄河流经山东省9个市25个县(市、区),从菏泽市东明县入境,在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在山东省境内河道全长628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2%。全省常住人口占沿黄9省(区)的24%,经济总量占32%,进出口总额占50%以上。日前召开的山东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如何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推进的历史机遇,推动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再次成为委员们建言的热点话题。对此,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视频连线采访了省政协委员、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供排水技术研究所所长张保祥和省政协委员、山东黄河河务局二级调研员陈海峰。

■ 持续构建黄河“五大体系”

记者: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山东在实施好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方面要做好哪些工作?

陈海峰:我认为需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开展黄河口保护治理实施方案,建设黄河口综合治理核心区和黄河口国家公园,打造河口生态保护提升区;建立科学管用、务实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机制;持续推动实施清水沟和刁口河流路湿地生态补水工程;塑造良好的水沙关系;积极争取用足用好河道外的生态用水指标,实现三角洲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修复;采取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划定滨海地下水禁采线,实现海岸带分类、分段精细化管控,实施“净滩”行动。

记者:人们常说“黄河宁,天下平”,高标准抓好黄河下游防洪工程是实现沿黄各市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山东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十四五”期间又有哪些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要持续推进?

陈海峰:“十三五”期间,黄河山东段各类防洪工程都圆满收官,构建了更加坚实的防洪工程体系。山东开展的主要工作有: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投资50.77亿元,黄河下游“十三五”防洪工程主体均已完工,标准化堤防全面建成;东平湖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完成,金堤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山东段)完工并获“大禹奖”,6座病险涵闸除险加固等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植树510多万株,绿化规模达到14万亩;积极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提供行业支撑,助推60万滩区群众实现安居梦;“十四五”防洪工程及涵闸改建前置条件全部办结,为“十四五”项目实施奠定扎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我们的目标任务是坚定不移落实“黄河战略”,朝着构建山东黄河“五大体系”持续发力,打造防洪减灾新样板,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一段两核”防洪安全体系初步建成,实现堤防险工达到防御花园口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标准,中水流入基本得到控制,逐步实现东平湖安居、河口安澜,五年一遇洪水不上滩的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们准备开展的重大工程、重大事项,主要有四个方面:着力构建山东黄河防洪安全体系,依托下游“十四五”防洪、安全监测系统等重点项目补齐工程短板;一体推进河道与滩区综合提升治理、河口与东平湖综合治理;配合黄委编制“二级悬河”和下游滩区综合提升治理方案,黄河口保护治理实施方案,统筹开展特殊薄弱堤段和险工整治措施、河口河道疏浚研究及项目立项;立足超标准,发力超常规,提升防汛七大能力,建立应对凌汛长效机制,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确保黄河东平湖的安澜。

■ 畅通出海“大通道”

记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山东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高水平编制规划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一批重大事项至关重要。山东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张保祥:目前,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正在编制过程中。针对国家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恢复黄河和大运河航运,是黄河流域搞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华北平原是以黄河为核心的水系结构,大运河和黄河分别纵横华北平原的南北和东西。超长大件的运输主要依赖水运完成,且运输成本也明显低于铁路和公路运输,同时还节约土地,对于人口稠密的山东省来讲,恢复航运意义重大。

理直气壮地坚持和发展“山东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曾创下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经验,当时带动了全国引黄事业的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东营市以“海动力”固住黄河口的“山东经验”,成为东营市立市和国家决策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依据。山东应理直气壮地坚持和发展“山东经验”,稳妥推进龙头作用。

黄河下游的济南正实施“跨河”发展,“黄河”战略为济南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济南实施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和携河发展的战略方针,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枢的地位,是山东统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最后,山东地处华北平原和沿海,邻里资源优势明显,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丰富,加工业制造业陆运交通发达。实施上述战略工程,山东的商业贸易将更加繁盛,旅游产业文化沟通会相应得到发展。

■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记者: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在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中,如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陈海峰:黄河河务部门要按照出台的山东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指导意见,打造文化建设核心点、遗产保护线、文化传承线和文明建设线的“一点三线”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不断挖掘优秀的黄河文化遗产。

创建水利部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示范点和山东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新建一批黄河文化展示和文化园区,推出一批影响力大的文创产品,不断丰富和发展先进的水文化。

文旅部门要与黄河河务部门有效对接,将河务部门挖掘的黄河文化遗产、景区景点尽早纳入山东旅游资源体系中。

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治黄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好沿黄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加强河地联合,联手打造城区地段风貌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实现文化与旅游全要素的提升。

2021-02-08 张文敬 雷蕾 刘佳政 ——山东省政协委员远程连线建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464.html 1 扬起“龙头” 1,46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