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周刊

科技赋能医生:

冠心病诊断有了“无创”新技术

“科学家们的春天要来了!”

国新办近日举行的“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布会,引发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曾勇的感慨。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他所参与的CT-FFR医学科技创新项目,已经接近临床试验尾声,且已展现良好应用效果。

“冠心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致死率、发病率居高不下。目前我国有约1100万冠心病患者,而我的专业特长是冠心病支架植入,这在心内科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临床上我们仍然面临着不少痛点,比如如何精准地为病人选择最合适的诊疗方案,我们从诊断的技术手段层面,还需要一些重要的创新突破。特别是那些非心梗的处于临界状态或者心血管血流功能稳定的病人,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目前只能从二维角度的狭窄程度来看。”曾勇告诉记者。

原来,目前冠心病的检查手段主要包括冠脉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造影(CT血管成像/CTA)。虽然冠脉DSA、CTA能够在二维角度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但多项研究显示,血管狭窄并不等同于缺血,是否存在缺血,还要看冠脉的储备功能。而FFR(血流储备分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功能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的血管狭窄,如果FFR值正常,证明并未引起缺血,是可以药物治疗的。但如果FFR值较低,证明缺血确实存在,就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目前的FFR检查基本是在冠脉造影检查中测量的,一方面为有创检查,另一方面需要使用药物,部分患者会有不适感且手术花费较高,这也使得这项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

“所以,我们希望拥有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能够帮助医生来精准判断患者的病情,又能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花费,进而为患者确定更合适的诊疗方案。”曾勇强调。

曾勇的希望,也直接促成了安贞医院心内科与北京阅影科技创始人张超博士及其团队的合作。因为,张超对这种临床需要同样感同身受,他的团队基于这些临床痛点所研发的新一代CT-FFR血管影像分析平台,正在寻求临床试验合作单位。

与既有的冠脉CTA、DSA和有创FFR测量手段不同,CT-FFR技术是在冠脉CTA的基础上,通过软件分析影像数据来判断患者血管功能状况,其兼具冠脉CTA检测的无创、简单、安全与有创FFR值测量、检测冠心病的高精准度优点。借助这一分析平台,仅需要5~10分钟即可完成冠脉血管的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查,而国外的相关技术却需要3个小时左右。

这正是临床亟须的诊断工具。因此除了曾勇所在的安贞医院,张超团队还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西医院等达成了CT-FFR项目的临床合作。

“其实,冠心病之所以致死率高,是因为没有无创的、方便、快捷的检测标准,很多检查都是有创的,而且可重复性差,患者不能实时关注自己的冠脉血管健康,也就不能发现身体异样,及时就医。”张超向记者解释,他博士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机械工程学专业,在美读博期间,他所在实验室的主研方向是关于心脏的,他负责基于CT影像对心脏和冠脉血管进行血动力学以及功能学的仿真和判断。正是这种经历让他看到了冠心病诊断的现实需求,回国后,他联合美国、欧洲及国内几位顶尖教授和工程师于2017年联合创立了阅影科技。

“CT-FFR技术可谓医工结合的一个生动样本。我们参与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发现,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发展,无须有创手术,仅仅通过CT造影模型重构、血动力模拟计算FFR值确诊冠心病已经成为现实。这也意味着,诊断冠心病,我们又多了一个无创、快捷方便且更为经济的工具。”曾勇告诉记者。

更为重要的是,在曾勇和张超看来,因为CT-FFR技术对CT机的参数要求不高,32排以上CT影像数据就可满足分析需要,因而这一技术极易在基层医院推广,这对平衡区域医疗资源不均、让人人都享有高科技的医疗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刘喜梅)

2021-02-03 刘喜梅 科技赋能医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273.html 1 冠心病诊断有了“无创”新技术 1,2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