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委员记者 杜兰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今年的广州两会时间紧凑,从1月28日开幕到30日闭幕,我最大的感受是:政协委员履职是一种幸福的责任。
这次会议是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的最后一次会议,5年以来,我提交了11件提案,内容几乎全部围绕“AI+产业”展开,获得21个职能部门的批复,收到37份职能部门的反馈意见。
在殊为不易的2020年,广州的经济实力又跃升了一个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了2.5万亿元,增长了2.7%,政务服务指标排名全国第一、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行业的从业者,当听到2021年广州市的工作安排,将“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放在首项工作任务时,我感到非常振奋。广州不仅强调战略性源头技术创新的价值,更强调产业落地带来的实际作用,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要“探索数字经济创新产品首购首用”。
连续5年,我通过提案呼吁人工智能要和教育、医疗、城市、金融等各行各业结合,要广泛开放这些领域的场景,唯有“用起来”,将一些实验性的产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打磨,不断迭代,形成良好效果后,下一步才能迈向产业化进行复制推广。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的一系列信号,让我更加坚信广州是“AI+应用”最好的试验田。我深切感受到广州市政府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企业、为企业广开各种各样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诚意和担当。
5年来,从实践出发的感受是,履职给了我一个站在更高角度对广州的发展进行全方位审视的学习机会。对于提案选题,切入的视角要“小而深”,要有比较强的可执行性,要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且还要和自己的行业紧密相关,这样掌握的信息会更加丰富、给出的建议也更加“接地气”。
在履职的过程中,我也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政协“同学”。比如,曹志伟常委。他2013年提出的“行政审批万里长征图”从1.0版演进到现在的4.0版,大力推进了广州市行政审批的电子化、标准化和透明化进程,他的专业视角给了我很好的启迪。
而在这次参会期间,委员们的发言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澳门教育和青年局副局长龚志明委员很关注澳门青少年对祖国向心力的培养,跟我约定春节之后要带团来考察大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最新进展;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总工室主任何亚东委员在分享一件推进国企存量土地再利用的提案时,将广州市的政策和全国各地的政策做了非常翔实的梳理比对。这些政协“同学”履职的方法论成为我提升履职素养的“必修课”。
履职路上,学无止境。
席勒说过,人要忠于自己年轻时的梦想。从学生时代走向工作岗位,我一直想做一个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直到看到科技点亮生活,我加入了通信行业和人工智能行业,又来到政协的舞台,为社会的进步建言献策,我感到这是幸福的责任。
(作者系广州市政协委员、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