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一壶温茶留住岁月

吴可莹

位于重庆市黄角坪4号的交通茶馆,隐匿在道路旁画满涂鸦的居民楼底商,和周围大大小小的商铺并列着。若不是慕名而来,也许就会直接略过这块不起眼的黑底黄字的牌匾。跨过门槛,穿过一条七八米的狭窄阴暗的小道,带有斑驳痕迹的水泥地面、褪掉了油漆的四方桌和长凳便映入眼帘,我仿佛也随之穿越到了上个世纪。

摆放紧密的桌椅、三五成群的茶客,使得茶馆显得有些拥挤和嘈杂。桌上的老旧收音机发出了呲呲杂音,棋子与棋盘碰撞出清脆的响声,头顶上老式吊扇一圈圈吱呀转动着,阳光透过透明的瓦片和房顶的木梁侧漏进来,洒在木制象棋上、洒在长牌上、洒在人们的脸上……这些声音和画面和谐交织,构成了市井岁月的缩影。

没有迎宾导引,望眼一看也没有空闲的座位,我们便先沿着过道参观了起来。在茶馆角落的水池边,除了堆满了一箱的盖碗和几只正烧着水的长嘴水壶,还有一个半米高的大水缸。水缸的表面有些破旧,走近后敲击它,听到了水声荡漾的回音。

就在几个人七嘴八舌讨论着这个大缸的用处时,旁边桌子传来了一句浓浓的川渝话:“这是用来泡茶的水。泡茶的水可讲究咧,必须前一晚接在缸里澄清一宿,这样水才更清更甜。”说话的是一位穿着白褂、戴着眼镜、胡须花白的老人,他一手端着茶杯嘬茶,一手挥着蒲扇回应着我们。在交谈中,我们得知老人是茶馆的常客,这些年即便搬了家也会每天按时来茶馆报到,喝上一杯温茶和朋友们唠上几句家长里短、坊间旧事,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

老人说,茶馆建了33年了,10多年前由于租金问题险些转让,是附近川美的陈教授自愿掏租金保住了它,之后还投资了20来万元维系经营,只要求保留里面一砖一瓦的原始模样。这10多年柴米油盐都不知道翻了几倍,只有这茶钱一如既往。陈教授说,几块钱一杯的茶不一定是好茶,但是足以供这里的老人们消磨时光。

“别人不懂他,觉得他的钱有去无回,只有我们明白他。他想守住独属我们的记忆。”说到这,老人叹了口气,指着远处一个摆满了茶杯茶罐的破旧柜子说,那些都是常客的,谁什么时候会到、谁用什么杯子、谁的杯子放在哪儿,这几十年老板都刻心里了。有的杯子几天没动过,有的杯子几年没动过,我们知道人可能就再也不来了。说到这里,老人嘬了口茶,沉默下去。

望向店中,看着专注于打牌下棋或围在他们身旁“指点江山”的老茶客们,那些穿着亮丽端茶细品的游客们,每一个存在都让我品到了岁月中若隐若现的茶香。与其说是茶客见证了交通茶馆的变迁,不如说是茶馆见证着时光的流逝。

走出茶馆,街上依旧车水马龙。扭头回看,落日的余晖洒在陈旧的瓦片上,将隐于市中的交通茶馆照亮几分。

2021-01-29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062.html 1 一壶温茶留住岁月 1,06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