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宝藏

年画致敬“最可爱的人”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周小丽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捐钱捐物、发展生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术界发挥美术作品的宣传作用和鼓舞力量,用大量的画作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致敬“最可爱的人”,反映在广大基层群众生活中的,便是这些喜闻乐见的年画。

这是一张1950年慰问军属题材的年画,由江西省年画创作出版委员会出版,上海文宝橡皮印刷局承印,定价为四百元。年画上是慰问抗美援朝军烈属的庆祝场景,顶部印有“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八个大字。只见远处走来一群敲锣打鼓的秧歌队,正在燃放的鞭炮增加了热闹的氛围。慰问的人群中,有的担着沉甸甸的粮食,有的举着“慰问军烈属”的小红旗,还有的捧着糕点、白酒和猪肉,他们正走向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大门上悬挂着“光荣之家”“参军光荣”的牌匾。大门外,一位老爷爷被慰问的军人紧紧握住双手,另一名工作人员向老奶奶竖着大拇指,不停地夸赞。慰问的热闹场景更是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年画展现了当时新农村的新气象,画面色彩丰富,人物表情生动,注重细节的处理,其创造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另一张是“过年不忘志愿军”的宣传年画。这张年画由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编印,中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12月出版。这既是一张年画,也是一张农事挂历图。年画的上半部分将一年12个月二十四节气阴历和阳历日期一一对应,同时还分别载明要开展的农事活动,譬如,夏至要“栽水稻割麦子”,寒露要“捡棉花收花生”。年画的下半部分则是一幅农民喜获丰收庆祝新年的场景。屋中五谷丰登、瓜果满筐,喜庆的红灯笼高高悬挂,堂屋正中“翻身不忘毛主席,过年慰问志愿军”的对联展现了年画的主题。妇女们忙着给志愿军做军鞋、缝军衣。大家团坐在一起给前线的子弟兵写信,告诉他们家里的状况,给他们寄去家乡人民的心意,邮袋上“送给最可爱的人”表达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年画四周一圈以麦穗和棉花作为装饰纹,缺口处上部分是毛主席画像。

据了解,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宋代曾被称为“纸画”,明代则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二十九年,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年画和春联一样,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一种象征性装饰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这些致敬“最可爱的人”的新年画,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保卫和平的坚强意志和强大的力量,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2021-01-28 周小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994.html 1 年画致敬“最可爱的人” 99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