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B版:财经周刊

陈萌山: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本报记者 李元丽

“2020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2020年我国粮食实现连续第17年丰收,这在历史上和世界范围都是罕见的,为脱贫攻坚、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也为世界消除饥饿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萌山给出这样一组数据:据测算,2018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成本比美国分别高48.4%、57.59%、122.94%、145.11%。中美粮食生产成本最大的差异在人工投入和地租。人工投入方面,中国占成本的30%,美国不到10%,我们主要是规模小、机械化水平有差距。地租方面,中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分别高出美国42.94%、24.05%、78.41%、143.87%。

在陈萌山看来,我国粮食生产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农业科技装备支撑能力弱。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仍十分薄弱,严重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应用;粮食大县、财政穷县,地方抓粮积极性不高。“去年我们调研的10个产粮大县,粮食总产量超过1300万吨,占全国粮食产量的2%,财政收入却仅有150多亿元,不到全国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一;粮食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粮食自给率持续走低。东南沿海粮食主销省份粮食面积下降过大,粮食规模种植、粮食单产水平、粮食机械化耕作水平都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匹配。西部一些产销平衡省区把稳定粮食与脱贫攻坚对立起来。”陈萌山介绍说。

如何破解上述问题?陈萌山建议:

一是研究制定新时期粮食发展改革方案。按照新理念、新格局的要求,向中央深改委提出新时期粮食发展改革方案,形成产得稳、储得好、调得动、供得上的粮食保障机制,确保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二是推进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央政府向主产区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主销区向主产区补偿性转移支付的机制,加快补齐主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弱项。在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和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明晰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各自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的责任权利。

三是强化粮食生产主体政策支持保障。构筑农业补贴、信贷政策、保险政策“三位一体”的联动支持体系,为种粮农户构建收入保障网。

四是精准发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措施。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大力推动国产农机装备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进一步增加粮食作物育种经费投入,强化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动市场主导型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业发展,强化公共服务推广功能,建立大学生服务粮食新主体的特岗行动计划。

2021-01-26 李元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834.html 1 陈萌山: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83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