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慧峰
“嫦娥”,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体现了一个民族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探月充满了挑战和风险,背后是一代代科学家跨越数十年接棒努力的智慧成果。嫦娥揽月,梦圆中国。除了“月壤”,嫦娥五号带回的依旧是那个让人振聋发聩的声音:走自主创新的路,才能赢得尊重、赢得未来。
“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纵观我国近几年在科技领域飞速发展的成绩,无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单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最大钻深堪比2个珠峰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还是“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每一个都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就像“奋斗者”号能扛住马里亚纳海沟一万米处的水压(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靠的是国产的新型钛合金材料一样,中国要变得更强大,就必须把创新与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然,无论是飞向更远的太空,还是下到更深的海洋,自主创新的道路从来都不简单、更不轻松,但战胜困苦、攻克难关后的成就感,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精神财富。
记者曾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他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巨人的肩膀不让你站的时候,你就要想办法让自己成为巨人。”个中深意,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星载高精度原子钟成为“北斗”升空征途上绕不开的“拦路虎”。当时,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制造,但对我国实行严格限制。那一刻,被人拿住“命门”的痛苦可想而知。
“国外对我们技术封锁,怎么办?自己干!”核心技术终究得靠自己。面对“巨人”施出的技术封锁绝杀,我们必须自创一派“中国功夫”。外部封锁越严,自主创新越努力。不到两年时间,中国航天人就自主开发研制出稳定度达到10~14量级的原子钟,授时精度50纳秒,300万年只有1秒误差,彻底打破他国垄断。
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赞“刚毅木讷,近仁”;屈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东方红一号”让我们叩响了太空的大门,载人航天把我们的足迹带进了太空,探月工程使我们第一次与地外天体亲密接触……在走向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上,中国航天用60多年的实践告诉世界,从来没有什么上天的眷顾,要发展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只有自强才能赢得尊重。
自主创新是中国航天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的道路。同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没有捷径,不会是坦途,唯有锲而不舍、自强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