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B版:学术家园

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

陈众议

中华文化崇尚“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乐善好施、协和万邦;同时,中华文化又提倡天人合一、与地之宜。当然,中华文化并非一成不变,更非十全十美;因此,见贤思齐,有容乃大也是我们的基本信守之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有机化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水到渠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不仅彰显了文化自信,而且擢升了文化强国的动能。

《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人文化成,文化在中华传统思想中既蕴含狭义的人文精神,也指向广义的物质生产;不像西方语言中的“文化”(拉丁文:Cultura),仅指高雅情操。这其中的差别,就好比赵汀阳所说的孔子改良与帕雷托改良的不同。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帕雷托改良又称“二八原则”,即“至关重要的极少数”和“微不足道的大多数”。前者从多数出发,兼顾小数;后者恰好相反,谓一项政策哪怕仅对个别人有利,也被认为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且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而且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变幻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同时,海纳百川地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仅是民族和人民间交流的需要,也是自我发展的妙方。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也。早在汉唐时期,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便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不二法门。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是谓“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而今,事实证明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战疫一线,无数医护人员、专家、军人、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书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丽篇章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与高尚情怀。同样,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每个人都了不起!”我国政府奉行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政策无不在全面实现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和全力抗击新冠肺炎、国家承担全部疫患救治和检测费用、大幅削减或免除中小微企业税等方面得到了彰显。

在前不久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多么令人感奋的誓言!这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发展,也让我想起了老庄思想中遵循“天时”“人心”的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尊崇最大公约数,与之对立的恰恰是不得人心的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

作为人文学者,我更关注民族的文化精神生活。诚所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中华文化崇尚“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乐善好施、协和万邦;同时,中华文化又提倡天人合一、与地之宜。当然,中华文化并非一成不变,更非十全十美;因此,见贤思齐,有容乃大也是我们的基本信守之一,反之便是闭关自守、夜郎自大所导致的悲剧和苦果。当前,我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方兴未艾,学术领域更是百花齐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的开放包容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总之,丰富的文化根脉和无数的经验教训保证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自强不息,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以来也逐渐奠定了虚心好学的品行。

人说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后者就像身份证。而我更乐于用基因或染色体比喻文化。大到国家民族,小至个人家庭,文化是精神气质,是染色体,是基因。它决定了各民族在国际交往中既有发展变化,又不易被淹没的活的魂灵。比如从跨文化的角度看,马克思认为,西方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个过程充满了偏见与双重标准,唯有贬低殖民地,那么殖民者的使命也便具有了“正当性”和“正义性”。我国早在上世纪中叶,就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与有的国家一味地抹黑、甩锅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如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四大名著”好比古老的“四大发明”,它们多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维,尽管前者主精神(价值),后者主物质(技术)。然而,它们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一斑,即中华文化除了我们通常概括的儒释道,还有侠或义,以及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延绵数千年而不绝的乡情乡思。于是,《西游记》中作为“中华留学生”鼻祖的玄奘走罢坎坷、历尽艰险,使佛教得以东传并发扬光大,其中的真善美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则在演绎历史的同时,将中华民族的侠义文化大大地炫示了一番。再说《红楼梦》,则算得上是女性主义的楷模。

考我国历史,国力向盛时期往往也是文化最自信、最开放时期。盖国力强盛是文化自信和文化强盛的保障,文化自信和文化强盛则是综合国力强大的前提。爰诚而论,实可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2021-01-25 陈众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800.html 1 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 80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