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B版:休闲周刊

年根儿想念舌尖上的金陵

尚琳琳

几日前,收到了老友夏夏从南京寄来的泸溪河桃酥,舌尖上的金陵味道仿佛瞬间迎面而来。

与南京相遇还是两年前的事儿。当得知从小生活在北方的夏夏毕业后要定居在那儿,惊讶又想念的同时,我不由地说:“去看看你吧,看看那座你不想离开的城市。”

说走就走,一路向南,抵达金陵时,正是一月下旬。穿着北方冬衣的我拉着行李箱走在街边竟有些热。眼前的法国梧桐叶子已经落尽,却好像还能闻到盛开的花香。周边不时传来与普通话尾音不同的南京话,颇令人感慨南北韵味的不同。

正逢清晨时分,冬日的金陵城,笼罩着一层薄雾,缠绕在屋顶上的青瓦旁。要不是街边早早开门的店铺,古老的味道或会更浓。顺着秦淮河一路向南,街边几步就是一家鸭血粉丝店,随意进入其中一家,不用等客人张嘴,老板就熟稔地介绍起南京的特色小吃,“我们这有板鸭、盐水鸭、鸭油烧饼、鸭血粉丝汤、三套鸭……”

南京竟是这样一座爱吃鸭的城市,连俗语中都有“三天不吃鸭,走路会打滑”“金陵无处不食鸭,金陵鸭无处不可食”的谚语趣话。细想起来,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属漕运重地,湖泊、水道众多,为鸭子的养殖提供了天然的有利因素,鸭肴文化的兴起与繁盛自然离不开这个有利条件。历史上,春秋时期的吴王就已经“筑地养鸭”。南宋诗人陆游也在《稽山行》中写道:“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陂放万头鸭,园履千畦姜。”诗中描绘出当时的南京,将鸭子作为主要家禽、布满所有水塘岸边的情景。

在老板极力推荐下,我点了与平时饮食习惯最相似的三样早点:鸡鸣汤包、鸭血粉丝汤和赤豆元宵。很久没有悠闲地享受一顿早饭,这份安稳的生活日常好像只停留在五六岁时,荡着小腿儿,坐在早点铺圆凳上,吃着家乡的豆浆油条嘎巴菜。

老板快人快语,店里上餐速度也快。我拿起笼屉中热气腾腾的小包子,细细端详,它和北方包子大有不同。北方多为发面,单个包子的个儿头能有拳头那么大,且面上有褶,褶子越小、越精细则为佳。但在面前的包子个个小巧,薄薄一层皮,裹着浑圆的肉馅儿,褶子盖在底部,根本看不到。咬上一小口,汁水伴着肉香在嘴里蔓延开,汤汁咸中带甜,两者中和恰到好处。如有需要,再加上醋,酸甜的醋混着甜咸多汁的包子,这大概就是南京味道吧,甜而不腻,恰到好处。

再尝鸭血粉丝汤,轻挑一筷细白如银发的粉丝,口感顺滑且筋道。仔细端详,碗中用料丰富,豆泡、鸭肠、鸭肝等,都切成薄薄的小片,方便混着粉丝入口,鸭血的软和鸭肠的脆形成对比。吃完整碗,发觉食材和汤汁没有一点腥味,咸咸的汤刚好中和了包子的微甜,不愧是完美的早餐搭配。最后的赤豆元宵,煮的软烂红豆加上软糯的小圆子,一碗下肚立刻就赶走了清晨起床的困顿。

这顿早饭吃了许久,直至撑肠拄腹。出了门,夏夏便问:“知道我为什么要留在这里了吧?”我笑了:“一定这舌尖上的南京味道,让你乐不思蜀。”

一晃两年过去了。今年,大家都准备原地过年,看着夏夏寄来的泸溪河桃酥,我仿佛已经感受到她的南京年味儿。

2021-01-22 尚琳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06.html 1 年根儿想念舌尖上的金陵 70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