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双 本报记者 刘 洋
千年古都人文荟萃吸引八方来客、“湘”味美食托起人间“烟火气”、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持续向优……2020年,长沙跻身网红城市顶流行列,连续13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1月17日至20日,长沙市政协全会召开期间,委员们聚焦“品质城市建设”展开热议,力求推动高品质城市建设提升市民幸福质量。
街道是直面百姓需求的“最前线”。去年以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长沙市全面铺开,收获群众好评。然而职能部门“应哨”仍存在职责边界不明、相关保障不足等问题。市政协委员李军建议,制定一份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得懂的“应哨”指南和目录清单。进一步向基层“赋权”,促进权责统一。加强市区联动,共同解决复杂困难问题。强化保障措施,在政策扶持和资金预留等方面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强化“应哨”成效的监督考评。
“去年长沙完成了123个老旧小区提质改造,惠及千家万户。”为推进“精美长沙”常态化建设,市政协委员蒋慧琳建议,采用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破解老旧小区商业房产和停车场运营权益再分配、增设电梯费用分担等问题,以“市场之手”寻找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效益和商机。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全国多地按下了暂停键。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市政协委员郭皓宇建议,在推进智能化预警平台建设基础上,增加症状监测预警、网络舆情预警、智慧化预警等多种综合性功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物资保障供应能力。市政协委员枭艳则提出,以政府部门为主体框架,构建应急物流新体系,形成公开透明的应急物流平台体系结构,高效完成配送任务,为“平安长沙”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彰显“山水洲城”独特魅力,围绕加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建设,市政协委员沈向昕建议,坚持水利与环保共施,力保水源水质稳定;天然与人工并重,孕育地域蓄水空间;防洪和排涝齐建,提升城市排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