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B版:生态周刊

见证“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

肖强在茶园指导茶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高志民

“我将继续不断巩固、深化、提升承担的科技扶贫工作,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继续续写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的故事,展现我们农科人的担当与风采!”

故事从刚刚被授予“院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肖强身上说起。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2018年4月9日,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名党员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白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黄杜村党员这种“致富不忘党恩、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勉励大家把帮扶困难群众这件事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带动更多人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随后,贵州省沿河县中寨镇3个村在内的3省4县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成为受捐对象。

“2009年,在黄杜村白茶产业技术需求最迫切时,肖强作为茶叶所种植中心党支部书记,与黄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通过党员‘一对一’结对、专家联茶企带农户、共建‘农民田间学校’等方式,持续十余年为黄杜村白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作为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沿河县,两年来,肖强先后12次深入该县中寨镇,深度参与并见证了其脱贫攻坚的最后历程,也见证了“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续写的故事。

“如今白茶产业已成功实现了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曾经贫穷落后的黄杜村成了美丽乡村的精品示范村。”肖强说,2018年6月,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布置,肖强与黄杜村党员干部一起参与白茶扶贫苗种植选址工作,历经艰辛,最终确定了贵州省普安县和沿河县、四川省青川县和湖南省古丈县(简称“3省4县”)作为白茶扶贫苗的受捐地,开始了跟随白茶苗走进34个深度贫困村的扶贫之路。

结合3省4县白茶种植点的具体情况,肖强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打窝、植苗、填土、提苗、压实”的种苗技巧,提出“除草、施肥、清沟、治虫、补苗、亮脚”的茶苗管护法;组建微信群,与当地一线茶园管理人员无缝对接,随时了解掌握茶苗的生长动态,及时答疑解惑;同时把跨越8个纬度、海拔高度相差1800米的白茶苗种植作为科研课题,持续观察记录分析受捐地白茶苗长势、发芽时间、白化程度、返绿进度和品质特征等内容,为指导白茶苗的种植管护提供科学数据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白茶苗的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

至今,肖强已累计到3省4县白茶扶贫苗受捐地38次、100余天,全程参与了扶贫苗的茶园选址、开垦、种植和管护的技术支撑,见证了从第1株白茶扶贫苗种下到5217亩白茶园建成,见证了古丈县、青川县、普安县和沿河县先后退出贫困县序列,也见证了这两年来受捐地的巨大变化。

贵州沿河受捐地所在的中寨镇茶园面积从受捐前的350亩发展到8000余亩,如今,即将实现万亩茶乡,茶产业不仅成为该镇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也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受捐地湖南古丈县翁草苗寨村茶旅结合,村容村貌已发生了质的飞跃;贵州普安则将茶马古道与白茶结合,四川青川将再发展3500亩白茶园。白茶扶贫苗已惠及34个深度贫困村1862户58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强劲推动着受捐地及其周边区域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除了科技助力白茶扶贫外,作为农科院在浙江的一个研究所,积极科技帮扶浙江省欠发达区域的发展,也是一项重要职责。自2005年开始,肖强作为茶叶所派驻浙江欠发达地区的科技特派员和结对帮扶的具体执行人,连续15年作为科技特派员派驻欠发达乡镇、结对帮扶龙泉市10个低收入村和庆元县龙溪乡等地发展茶产业,助力产业增效、茶农增收。

2021-01-14 高志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95.html 1 见证“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 295 /enpproperty-->